【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部實習生】美術館公休的日子要做什麼?
- 校園大使 故宮
- 2021年9月1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Dear Diary,
2020年的寒假,我跑到了高雄市立美術館,當「展覽部的實習生」,這份工作對一直很喜歡到美術館看展的我來說,完全就是夢寐以求的機會,收到錄取通知的當下真的超興奮。
展覽只是美術館的一部份,它其實還肩負了好多工作。
上班的第一天,會議室裡聚集了不同部門的實習生,在實習生負責人的介紹下,我們初次見到了美術館背後神秘的工作者,教育推廣、展覽、行銷、營運、典藏和研究。
一直記得歡迎會上,營管部主任說的,「在美術館裡,沒有哪一個部門是特別重要的,每一個部門都是讓美術館得以順利運作的一環。」這是我實習的第一課,從觀展民眾變成美術館的實習生,美術館還有許多遠遠超過我想像的工作要做,典藏、修繕、志工甚至是園區的生態維護發展,一個舒適的觀展環境背後,是各種專業相互合作的結果,掀開浪漫感性的幻想,才發現美術館裡很多人負責的工作,是呈現在大部分觀眾沒有察覺到的地方。
短短的一次實習雖然無法完全了解美術館龐大的運作系統,但至少下一次,當我再去到博物館或美術館參觀時,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觀察,展覽之外,我不曾注意到過的細節。
星期一的美術館

和一般館員一樣,展覽部實習生的正式上班日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但其實星期一的美術館是不對外開放的。星期一主要是處理相關行政工作,如果有展覽需要佈卸展,或是有展場需要維護,也常常會趁著禮拜一動工,所以展場還是會照常開著。記得實習當時,正逢高雄獎展覽布置作業,因為收到了指導員的指示要到展場去貼作品標籤,於是我第一次在星期一,來到了沒有觀眾的美術館大廳,從挑高的二樓欄杆往下看,空曠的大廳和安靜的展場,一切都是長期作為美術館觀眾的我,從未擁有過的體驗,算是在美術館工作的額外的福利吧XD
沒事做?那就要想辦法自己找事做
實習期間,每位實習生會被分配到一位指導員,當時展覽部有三位實習生,幸運的是,實習開始的前幾天正逢高雄獎評選工作,指導員先是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作品,讓我們對於評選和這屆入選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後,便讓我們到佈展現場幫忙。看著藝術家們和工作團隊,討論、佈置、為了微乎其微的燈光一調再調,大概是因為第一次看到了一個正式展覽成形的現場,總覺得佈展中的展場有種神奇的氣氛,使人進入即使只是做非常簡單的工作,也會覺得非常新奇的狀態。有趣的是,幫忙的過程中,也有遇到一些親切的藝術家,會好奇的詢問我們的意見,然後在認真的跟我們解釋,他為什麼想要這樣表達。

當然在工作繁忙的展覽部,很多時候,指導員不一定會有合適工作可以交付給實習生,因此,如何自己找事情做變成了很重要的一門學問。但老實說,當時的我,在這個部分並沒有做的很好,常常因為害怕打擾到看起來很忙的指導員,而沒能開口問到更多關於展覽工作的準備過程。不過我們部門裡,倒是有一位認真的研究生姐姐,因為對於研究發展部的工作很有興趣,因此主動詢問研發部主任,是否能讓他簡單的採訪一下,並邀請我們一起過去。他的主動出擊,不但讓他完成了心願,也增添了這份工作的可能性。
展場服務,小心翼翼維持和民眾之間微妙的距離
在展覽現場當志工也是實習過程中,意料之外非常有收穫最多的體驗,不管是觀展民眾對於展覽的提問,或者是志工大哥大姊們工作心得分享,雖然不是一直都有事情做的工作,但這樣的情況反而讓人,更容易靜下心來觀察。
印象深刻的是,某個假日剛好分配到高雄獎展場,有些民眾看完展間後,就直接對我說:「你們高雄獎蠻特別的,可是我都看不懂在展什麼…」因為前幾天剛好整理完高雄獎評選當天的逐字稿,所以對作者的說明還有稍微的印象,於是就憑著印象大概說明了,有人聽完再去進去看了一次,有人歪著頭仍一臉困惑的樣子,也有人會想了想點點頭後,才告訴我他看完的想法是什麼,用這種方式意外收集到了其他人對同一件作品的看法,是很特別的經驗。

後記
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實習計畫,以書面審查為主,同期的實習生裡面也有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所以也不用太擔心是不是本科系出身,想清楚自己的動機,認真規劃實習期間想獲得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唯有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才能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去。
「作品不會說話,所以當你感覺它在對你說著什麼的同時,其實這是和自己內心對話的開始。」在教服部主任介紹時,有這麼一段話很打動我。在實習期間,有很多人會問,為甚麼要到美術館實習呢?確實,一個寒假的時間可以有很多選擇,沒有學分,沒有系上要求,來高美館實習的原因很單純,因為我總是被美術館吸引著,莫名喜歡沉浸在其中的感覺,這句話有點像是解答,也有點像是一個全新的收穫。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