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神奇的臉書演算法
- 校園大使 故宮
- 2021年7月2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0年10月底,神奇的演算法把我帶到了故宮的臉書專頁,當時距離校園大使招募截止只剩不到兩天,快速瀏覽了工作內容和徵求條件後,覺得這根本是我夢寐以求的藝術推廣機會,但那時讓我猶豫卻步的理由正是故宮本身。坦白說那時的我對故宮博物院非常不熟悉,相較於只要有新展覽推出就必定會報到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和臺北當代藝術館,在臺北讀大學的兩年期間我只有因為策展的課程到訪過一次,加上從小接觸的都是西洋藝術相關的知識,對於中國藝術史只有非常基本的國文課常識,所以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故宮的校園大使感到十分懷疑。但當時願意推出藝文推廣計畫讓學生參加的公立單位真的很少(現在也還是,所以期待故宮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是超級難得的機會,我還是抱著無論如何都要試試的心情,快速整理了自己過去和博物館相關的經歷,上網惡補了一些故宮近年來做過的新嘗試,便忐忑的送出報名表單。
但真正讓我擔憂的在後面,因為希望能夠和所有報名者都當面談過,第一階段面試現場就有六十人,而且還配有攝影機跟燈光,完全是個規模浩大的面試。等待場地佈置期間,隨口和旁邊的同學搭話才發現,前後梯次的面試者加起來有將近十位都是來自臺大的學生,以一個學校只錄取兩位的比例來算,機會更加渺茫了。另外讓我大開眼界的是面試過程中,各種故宮的愛好者和對中華文化有熱忱的面試者,當下我就非常確定自己一定無法說出具有相同熱情的內容,於是只好放手一搏,直接坦言我其實是對藝術這個領域有興趣,很希望可以將其推廣給更多人,而故宮是我想要挑戰的領域,期盼能用過去在藝術季辦活動的經驗,為故宮找到合適的包裝,推廣到大學生族群。面試結束後,我沒有對結果抱太大的期望,內心暗自認為以故宮的身分定位,應該會希望找本來就對故宮有相當認識的大使,因此,收到錄取通知真的嚇了一跳,開心的同時相伴而來更多的是擔心和困惑,不太確定為什麼會選上,只好把全部的都疑問和希望寄託到即將到來的第一次培訓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