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好累的一場夢

進入活動籌備前期,有一位可以一起討論、發想企劃的夥伴真的是非常幸運的事(完全無法想像我要怎麼一個人包辦這些事,對其他單打獨鬥的校園大使獻上我最高的敬意)剛開始我們有嘗試用腦力激盪的方式,把想到得點子都記下來,最後考量到活動本身要能夠吸起大學生主動參加的意願,所以決定採用霈瑜提出的想法,用對於大學生來說相對熟悉的曲水流觴為主題,對應二十一世紀生活模式,以聚會為共同連結,打造出在臺大的曲水流觴派對。為了吸引更多人潮,我們想到將曲水流觴的宴飲,規劃成現代的市集,讓來派對多一個吸引力,也可以透過市集吸引到不一定對藝術有興趣的群眾。


因為在培訓的過程中,不斷被提醒說,希望可以藉由大使大學生的身分,提出一些有「創意」的活動,所以即使我們的活動看起來很瘋狂,當時也完全不知道要怎麼讓曲水流觴的裝置成真(最壞的打算是用充氣游泳池),還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交出了企劃書,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故宮對於企畫書內容也幾乎沒有疑義,在和軒亘確認的過程中,軒亘也只是告知我們故宮會經由招標把這些需要經費支出的部分交給「專業團隊」,雖然當時也沒有概念什麼樣的團隊可以幫我們執行如此不切實際的企劃,還是抱著最壞的情況也不過就是充氣游泳池上面飄酒杯,開始了後續的計畫執行。


誰知道後續的企畫執行,才是一切困難的開始,問題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學校的合辦單位臺大藝術季、曲水流觴的規則和難度、市集的招商。另外,因為曲水流觴原本設計的規則是要讓參加者「作詩」兌換市集禮物,但霈瑜提到「作詩」聽起來門檻很高,有可能影響報名人數。加上當時我們有將企劃和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的陳韻如教授討論,教授認為我們活動和故宮的連結性較弱,也許可以更改規則,想辦法讓曲水流觴派對和故宮可以有除了文物意義上的連結。關於要如何修改,真的讓我們苦惱了很久,後來嘗試用現代的方式去理解,試想如果古人寫詩,那現代年輕人寫什麼?這才想到我們可以用寫Hashtag的方式來包裝,讓大家對故宮的文物進行文字描繪,有親切感又可以藉此觀察文物。市集招商的過程也是狀況百出,沒有舉辦過市集經驗的我們,只好硬著頭皮廣發電子郵件給我們從網路上找到的攤商,剛開始很多信都直接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有攤商願意來了,還要考慮學校場地能不能開餐車進來,以及回答廠商各種我們已經在企畫書中不斷強調的問題。再者,廠商其實都是我們沒有實際見過的攤位,很擔心大家對品牌的反應(緊張到活動前一晚還做惡夢)。幸好,活動當天參與者都對市集攤商稱讚有加,聽到大家滿意的回饋真的覺得過程中辛苦都值得了。


那些開會到很累,找不到廠商,沒有製圖靈感,還有一堆文案要寫的日子裡,我和霈瑜總愛互相嚷嚷著「到底為什麼要想這麼麻煩的企劃」,要到了期中周才會想起自己的本業是大學生,然後一邊在腦中確認各種事情,一邊趕著去上課。我們兩個人真的因為活動嘗試了各種部門的工作,也常常自嘲說:「我們都不用去參加別的活動了,辦這個活動就可以體驗到各種部門的工作,從企劃發想、招商拉贊助、文案撰寫到行銷製圖,要什麼有什麼。」那時候沒能好好體會,現在回過頭看,大三下學期的生活裡,因為這份工作而有了很多新鮮的嘗試,有時候回頭去看我們為活動設置的臉書粉絲專頁,也會很慶幸當時的我們有堅持,為這件事留下一些美好的紀錄。



Comments


​追蹤Facebook,關注新消息

  • Facebook
Join our mailing list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3 by I Made I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